Tier數據中心等級是由Uptime Institute創(chuàng)建的一個標準,用于評估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設計、建造和運營的可靠性。這一標準定義了從Tier 1到Tier 4的四個不同等級,每個等級代表了不同的冗余能力和系統(tǒng)可用性。以下是關于Tier 3數據中心以及各個Tier等級的詳細講解:
Tier 3 數據中心
Tier 3數據中心是指能夠提供以下特性的數據中心:
- 冗余組件:所有的關鍵系統(tǒng),如電源、冷卻和通信,都設計有冗余組件,確保在任何一個組件發(fā)生故障時,系統(tǒng)都能繼續(xù)運行。
- 故障容錯:數據中心能夠在任何單點故障的情況下不中斷運行,并且不需要手動操作即可切換到冗余組件。
- 維護性:可以在不中斷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維護和升級。
- 可用性:Tier 3數據中心承諾的可用性為99.982%,相當于每年最多1.6小時的停機時間。
數據中心Tier等級講解
- Tier 1(基本設施):
- 沒有冗余能力。
- 可用性為99.67%,即每年最多有28.8小時的停機時間。
- 代表最低級別的數據中心設施,適合一些非關鍵業(yè)務。
- Tier 2(冗余容量):
- 具有一定的冗余能力,但不是所有的關鍵系統(tǒng)都有冗余。
- 可用性為99.75%,即每年最多有22.0小時的停機時間。
- 允許計劃內的維護活動引起的中斷,但計劃外的事件可能會導致服務中斷。
- Tier 3(在線維護):
- 所有關鍵系統(tǒng)都有冗余,并且能夠容忍任何單點故障。
- 可用性為99.982%,即每年最多有1.6小時的停機時間。
- 允許在不停機的情況下進行維護和升級,確保了業(yè)務的連續(xù)性。
- Tier 4(故障容錯):
- 提供了最高級別的冗余能力和故障容錯能力。
- 可用性為99.995%,即每年最多有0.4小時的停機時間。
- 即使在多個系統(tǒng)同時發(fā)生故障的情況下,也能保證正常運行,適合對可用性要求極高的關鍵業(yè)務。
各個Tier等級的設計和運營成本依次增加,企業(yè)應根據自身業(yè)務的需求和預算來選擇合適的數據中心等級。選擇合適的數據中心等級可以幫助企業(yè)確保業(yè)務連續(xù)性,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成本開支。